2012年10月21日星期日

如果~你也可以



今天起来很高兴,这两个朋友是自己在欧洲杯认识的,一个东哥(昵称)一个逃脱(昵称),之前只是在论坛看我帖子的交流的,并不认识.东哥学看盘起步比较晚,有一个多月。由于他自己有时候很忙,所以学的断断续续,最近1周才真正的学写分析,逃脱写分析是在75号的那个晚上,分析虽然很简单,可以说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想的。从分析到现在有3个月的时间,进步很明显.只要你写了,你一定会有收获。分析比赛不在于对与错,只要你的思路是对的,以后预判比赛的结果的概率自然会高。分析比赛重点是基本面而不是盘赔解读,盘赔解读是建立在基本面之上.写这个帖子也希望大家不要盲目的来取胆,最近有个电影的经典台词就是靠山山要倒,靠人人要跑,靠自己最好,也希望不要在回复说取胆这样的话了。毕竟最后下注作出决定的是你自己。

阿森纳这场比赛他们昨天下午同时写了这场赛事,两人的分析结果一致,写的好坏暂且不说,但都是自己的分析和心水。都是值得肯定的.
东哥的文档内容(问他为什么不写博客,他说害怕误导别人)
英超第八轮:诺维奇(19VS阿森纳(7
前七轮:主队诺维奇133        客队阿森纳22111
主队主场21 客场112     客队主场111 客场1111
主队全场地进517 场均0.712.43     客队全场地进13场均1.860.71
主队3个主场进3场均12         客队3个主场进7场均2.331
主队4个客场进211场均0.52.73     客队4个客场进62场均1.50.5
往绩:主队44负(其中6场为05年以前,暂不考虑)。11年至今主队11
2011.11.191:2     2012.05.053:3
基本面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阿森纳都占据了绝对优势,这里就不再赘述。









 

亚盘初盘统一受半∕一开盘,水位比较分散,即时盘统一降盘为受1球(客队中水),这次水位非常统一。再看欧赔,初指立博主胜赔远低于其他主流,最新指数立博调整后与其他主流一致,但是澳门的主胜赔却又小幅下降,与其他主流拉开了差距(这说明了什么?)。最新欧赔转换亚盘后支持受半一低水,实际亚盘是受一球中水。那么在从亚盘看欧赔,应该是客胜赔比目前更低一些才对。目前来看,欧亚同时给予客胜更大的好处,在目前水位下,再看上面的双方的技术状态分析,阿森纳恐怕要热到80度了(阿森纳赢一球就不输,而且水位颇有诱惑)。由此推断:主队不败(个人倾向于主胜,平局不可不防)比分:1:0  1:1
另外我认为亚盘初盘开出实际上就隐含了庄家不看好客队的真实意图。



诺维奇--阿森纳
(2012-10-20 17:35:30)
如果~你也可以转载
标签:

最近貌似到了冷门的温床期,因为国家队的比赛,越是强队受到的影响越是严重,昨天的霍芬海姆虽然不是什么一流强队,但是在主场还是被升班马逼平,在比赛的后半段明显表现出了主力队员体能不足的劣势。本场赛事其实是英超今天的最晚开场的比赛,关注度应该不低,其实不喜欢分析关注度太高的比赛,但是臭流氓关注着我,我很开心诺维奇--阿森纳。好了,言归正传
本场比赛显而易见的主弱客强的比赛,主队联赛至今无胜,进5球丢17球的攻防水平确实符合降班马的水平,而且面对强队全部输球,扮演了极好的送分童子的角色,而客队阿森纳虽然积分并不出色,但是联赛至今只输给了切尔西一场,其余全部保持不败,在经历了短暂的球员磨合期之后,前锋线迅速回勇,进13球仅丢5球的状态好于客队太多。可以说本场比赛正如媒体所说,天壤之别,阿森纳直取三分的比赛。但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是,阿森纳这只球队的打法是地面短传配合边路突击,需要大量的穿插跑动才能完美展示的艺术足球,教授的球队确实完美的展示了技术与跑动的精妙结合。但是这种打法已经根深蒂固,并且对体能的要求相当高,这个情况下,在绝大部分主力球员都参加了国家队比赛后的3天不到的时间就要应付高强度的英超客场比赛,其实抛去名气和实力优势的情况下,个人认为阿森纳其实并不乐观。
再看压盘对这场比赛的解读,初盘客让半一超低水0.74,这个盘口虽然是强队处于低水,表面上理解是一个庄家在阻买的表现,因为赢一球才赢一半,利润很微薄,但是我们看一下阿森纳在去年打主队时候的让盘,不难看出,这个盘口其实开的有些偏浅,去年客场让半一赢球,今年在状态天壤之别的情况下还是以正常盘口起手,其实已经不难看出庄家的意图,后续的升盘一球中低水,在感觉上好像是庄家的无奈之举,强阻上盘的表现,但是现在的水位和盘口恰恰是本场比赛应该开出的正常盘路,同样是没有利用主力体能问题来做文章,后续可以预见水位不会有回升的迹象,应该是一个缓缓降水的过程继续给彩民一个庄家在强阻并降低赔付的感觉。但是其实我们在初盘已经不难看出,如果真实看好阿森纳赢球,庄家以浅盘低水来阻买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阻的作用,反而会使得上盘大热。综合威廉,立博,塞浦路斯的客胜赔率来看,唯独塞浦路斯高举1.6的客赔不变,客胜可以否定。本场比赛主队不败。
这篇分析是我见过他码字最多的一篇



一份心血一份财,心血不到财不来


巴勒莫 vs 都灵

巴勒莫 vs 都灵
竞彩赔率:2.00 3.15 3.30
燥热容易度:巴勒莫 易  都灵 较易
球队近况:
主队:巴勒莫这支球队给人映象最深的就是善于主场,客场基本都是打酱油的,上赛季曾今分析过他和维罗纳的比赛,所以对这只球队还是比较了解的.以后当这支球队到了客场请忽视他的排名和名气.本场比赛面对升班马都灵巴勒莫必定会强力吃掉对手。本赛季巴勒莫联赛开始阶段状态糟糕,近2轮状态有所起色。联赛1胜2平4负,场均得失球0.86/1.57.主场1胜1平1负,主场场均得失球1.67/1.67。对比下来
进攻火力数据的提升还是主要依靠主场4比1击败切沃得到的.不过比起开赛初的糟糕表现,近几轮比赛状态明显好转,主场所输的那场也是那不勒斯,实力所致.和上个赛季相比,巴勒莫的整体实力在下滑,失血过多.
客队:有点球龄的朋友应该对都灵这支球队并不陌生,尤文的同城死敌,只是这些年一直在乙级混,大家渐渐的忘却了这支球队。本赛季成功升入意甲,引进了多名有实力的球员表现也不错。对这支球队的关注我也是在他客场5比1逆转才开始的。如果说巴勒莫是攻强守弱的话,那么都灵就是依靠稳固的防守和犀利的反击,打中下游的球队也放得开并不保守.本赛季都灵联赛取得了2胜3平2负的成绩,场均得失球1.29/0.71。客场1胜2平保持不败。客场场均得失球2.00/0.67.通过对比都灵的防守还是比较稳固的.至于进攻,其中5个球也是对亚特兰大取得的.
基本面总结
技战状态: 半斤八两,两队状态差不多.近2轮巴勒莫稍稍好点
主客场:   都灵虽然客场不败,但是主场的巴勒莫还是值得肯定的.
历史交锋: 两队交锋太过久远不做参考
基本面坐镇主场的巴勒莫稍稍占优
下面就从盘口的角度去推导一下(博彩公司随机选取)





这场比赛两支球队实力相当,庄家做盘的可能性并不大,几家博彩公司初盘将盘型定位在平半盘中水的位置上,这样的水位态度只是对于主队谨慎看好而已,毕竟平半的盘型只是肯定了主队主场优势而已,把平局就赢盘给了客队,那么这场球庄家即使要燥热,也是主队而非客队,因为只有这样两边投注才可以大致平衡.已经在燥热度写明了.从近期的状态和其他因素去看,巴勒莫的让盘能力在意甲一直比较弱的。让平半还是比较符合两队的实力和状态的.毕竟主场让卡利亚里也就平半.这场球关键还是在水位上,后期降盘升盘可能性都不大。两队的实力状态不会给玩家太大的信心.两边的吸金题材都有。降盘升盘都会打破这种平衡的局面(一般情况下降盘下盘热,升盘上盘热视具体水位)。即时盘水位小幅调整,两边呈现平水的大致位置,看上去是进一步缩短了两边的差距。盘型代表实力,水位代表差距,后期的水位走势也基本会维持主低客高的走势,水位差不会太大,从本场交易额来看本场比赛玩家对赌的可能性较大.
通过解析和基本面的综合考虑看好下盘
客队都灵不败

欧赔方面多参考威廉,立博,塞浦路斯,SNAI这几家公司的态度,皇冠是亚洲投注量最大的,也是一个参考对象
 
也希望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比赛解析仅供参考交流使用

2012年6月22日星期五

没有“宁为玉碎”的心,活该“相为瓦全”地活


我们这么努力,也只不过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
这句话好像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在忙忙碌碌中或懒懒散散中,人们曾经的自命不凡慢慢被消磨,被遗忘,逐渐我们都成了茫茫人海当中的一滴。不禁心生感概,一声叹息。

可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弄清楚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真的够努力吗?

前两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多年后的我们,一定会感谢今天拼命奔跑的自己。”你今天是在拼命奔跑还是时跑时歇,还是漫无目的地游走?
抛却对于“什么是普通和普通与否”的哲学思辨。我们就世俗点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都企盼过成功(当然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可最后的最后,大多数人都成了只顾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普通人,过着庸庸碌碌的生活。这是为什么?

其实很简单,就是努力的还不够。

也许这个世界存在着很多不公平,命运也时常弄人。可是同样是生存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中,有的人就是从一个庸常的人,击败了不公,压倒了命运,完成了逆袭。难道命运真的那么无情,就是要针对你吗?你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你有足够强大的能力才干,难道就是因为命运的不公、世道的不古让你沦落了?你就这么的倒霉?

不可否认,客观现实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天赋异禀,没有殷实阔绰的家底,没有四通八达的人际网的普通人来说,想成功,着实不易。但是我始终相信,生活再残忍,它也总是会给人们留有一线生机的。况且,现实还没想象的那么糟、那么的不堪。
我们能做的就是抓住一切实现目标的机会,为之“拼命地奔跑”,而你,做到了吗?

我们很多人可能上学时代都有这样的经验:班上总有一些表现懒散和怠慢的同学,他们成绩不好,但是自命不凡。他们自命不凡的借口往往是,他不是学不好,而是不想学。我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这样一来,我至少还有一个借口来掩饰我的怕。“怕”的就是是自己用功地去学了,可要是出来了的结果并不好,那么不就丢脸丢大发了吗。
另外还有一些同学,他表面懒散洒脱但是却总是暗暗下功,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狠下苦功将白天拉下的课程补回来。于是他们就成了最潇洒的人,貌似不学无术,但成绩优异,令人羡慕。他们如果成绩不好,我们不会奇怪,因为他们表现懒散。但是他们却成绩优异,这就让人震惊和羡慕了。

以上这两种同学反映了一个普遍心态:我们无法摆脱对于失败的怕,对于丢脸的怕。说白了,也就是我们豁不出去!

这种心态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时常地影响我们。我们都有或大或小的目标和理想,可是在有了目标理想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豁出去”地去实现呢?

也许有人会说了,你还不清楚目标是否适合你,盲目去追求不是白费功夫吗。
其实,说到目标(往大了说也可以是理想),这世界有多少人能找到百分百适合自己的定位呢。有的人一出生就表现出对于某方面的天赋异斌,随着上天的指引走上某方面的天才之路。可是,我们都是庸人,我们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给予我们天赋的翅膀,可以目标明确毫无犹疑地走上某一条通途。所以,我们总是凭借对自我兴趣的偏向和对以往经验的总结来确定目标,而这个目标是不是最适合自己的没人知道。哪怕一些心理测验也是不靠谱的,因为人的心理状态是流动变化的,那么适合自己的当然也是随着阅历,能力的发展而在变化着的。就像,我16岁测的最适合我的职业方向是心理学,而如今再测最适合我的变成了传媒娱乐方向。

所以,往往我们的目标只要兴趣所向又有点才能都是可以去追求的。经常出现的状况是,我们在自我不断的怀疑和犹豫中,浪费了为之奋斗的时光,消磨掉了追求的源动力,最后稀里糊涂地踏上了一条自己始料未及的道路。那时候,似乎自己已经没的选择了。
而且我觉得检验你是否适合你的目标的唯一方法就是“豁出去”地去追求。在你为之不断学习和奋斗的过程中,你必然会收获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在这些经验中,你自然就能体会和总结出你在这个方向上是无所作为的还是有所作为的还是大有可为的。从而做出调整。

话说回来,当你有了目标的时候,你是否能保持着一个“豁出去”的心态呢?
古语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你是否拥有一个“宁为玉碎”的心态呢,很多人往往追求的过程中得过且过地,有一搭没一搭地。那你真的是在努力吗?当你都没有把自己的身段放下来,没有抛却心中的“怕”和“犹疑”,你又凭什么去抱怨自己过着“相为瓦全”的庸常的生活。到底是命运世道不给你面子,还是你自己不给你自己面子?

当你有了“宁为玉碎”的态度,就抱着这种笃定去不停地持续地朝着你的前方大步迈去,或者步子小一点呈奔跑的姿态。(用这个“宁为玉碎”来形容这种态度,只是为了强调态度的笃定程度,并不是要求各位成为非理性的追逐者)

我以前听过一种“成功材料说”的理论。这种理论就是説,当你有一个目标确立了以后,就可以将其进行材料式地拆解,将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组成元素,来逐个攻破。比如,你想成为一个民谣歌手。那么所需要的几个主要的材料就是:吉他,旋律,歌词和一个能唱歌的嗓子。
而下面你可以逐个攻破:先买一把吉他,然后学会弹拨它。接着你要学着制造旋律和歌词。旋律就要求你精通一定的乐理,你就要先去获得一定的乐理知识。歌词就要求你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观察,你就要学着多写多观察。当这些都有了,你只要有个能让人听得下去的破嗓子来唱就可以了。

以这种“成功材料说”的理论来看,有的人可能一开始就具备更多的材料,如优美的嗓子,斐然的文采等。当你没有的时候,你就要去努力地获取材料,而且要比其他人更加的努力!

有人会说这种生活方式过于的刻板和功利,许多人潇洒放纵地过着,最后也成功了。比如孟非。我们就以孟非为例,的确,孟非是一个安于现状,对未来没有什么规划的人,仿佛是命运推着他走上了这条传媒之路,成为了传媒界的翘楚。
可以要知道,一,孟非的父母是北广的第一届毕业生,也就是说孟非从小就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这方面的能力,埋下了伏笔。而我们是庸常的,没有这种从小的潜移默化的培养,别无他法,那我们就只有更加的努力!
二,孟非个人有极强的语言天赋和思辨能力,妙语连珠,见地独到。这是一种天分。而我们是庸常的,没有被赋予某种天赋和才能,别无他法,那我们就只有更加的努力!
三,孟非年轻时所处的那个年代,还是能力主导的用人政策,电视专业人并不多,这是时代的因素。而我们如今时代变了,竞争激烈了,机会稍纵即逝,人际关系有时更为重要,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别无他法,我们只有更加的努力!

说到“宁为玉碎”的态度,我其实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韩寒。韩寒18岁退学,独自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开始了他未来的征程……他总是有点打趣地,把这当一个玩笑说:“我预料到学校可能会把我开除,所以我抢占先机自己退学了”可是这对于一个18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重大而艰难的选择啊。一个对未来毫无准备的孩子,就这样从校园直接掉入了社会,甚至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这种态度还不够“宁为玉碎”吗。
他知道自己已经偏离了传统的成长道路,他也拒绝妥协,所以他作了如此决绝的选择。他“豁出去了”!
你以为韩寒的如今能成为话语领袖(尽管如今陷入代笔事件)是偶然吗。至少他始终保持着一种笃定的态度。这种态度用于他所挚爱的两个梦想:写作和赛车。他退学后从未停止写作,他北上就不停地追逐着他的赛车梦想。而且轻装简行,以一种与未来迎战的姿态踏上这场旅程。这种精神和态度才是青年人真正该去学习的吧。没有“怕”(哪怕怕了,也豁出去一次),没有“犹疑”。
(倒韩派请闭嘴,这里不是倒韩的战场)

站在大街上,人来人往,我不知道这里有多少人是曾经为了目标为了梦想“豁出去”了,他们足够的努力,足够的优秀,可是在世道命运的打压下,磨去了棱角,泯然众人。我觉得这种人并不多,我宁愿相信是他们不够努力,这个世界还没那么糟。
但是,他们会为过去的“拼命奔跑”而后悔和抱怨吗,我想会吧,但他们别无选择,因为我们是普通人,哪怕再来一次,只有这样的笃定的追求才有实现的可能。

我初中的时候认识隔壁班的一个哥们,他初一的时候参加校运动会一千五百米的比赛,排在八名开外(只有前八名才有积分)。之后每天早晨,除了下雨下雪,我去停自行车的时候都能看到他在操场上跑圈。他说只是想锻炼一下。初二的时候,他又参加了一千五百米的比赛,这次他是第五名。之后依旧坚持晨跑,。在初三的最后一次比赛时候,他和另一个同学并驾齐驱,两边拉拉队拼命地叫喊着加油,两人最后一同扑向了终点,栽倒在地。结果,他以半个身位不到的距离落败,获得了第二名。跑完四百米,累倒在地的我注视着这个画面,只觉得心被重重地敲击了一下。它已经成为我青春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幅画面,随着岁月的更迭,愈加显得动人。

我不知道现在那位兄弟身在何处,但我相信他一定过得很好。

我也“豁出去”地相信,我们可以活得更好!

————————————————————————

PS:
谢谢《我们这么努力,也只不过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这篇的启发。
如果是追求平淡闲适,随遇而安生活的朋友,那这篇文章对你就没什么用了。姑且当做我的絮叨。我只是想励志一下,更积极地活着。毕竟,我不准备出家。我还是个有实现欲望的世俗之人。

2012年4月20日星期五

孤独,是当代国人的必修课

心理导读:各种数码设备每天陪伴着我们,互联网上充满五光十色的声像,一个人说他离开电脑去睡了,经常是去躺在床上继续看手机。

当走饭在微博上玩味词句时,谁也不会想到她已下定决心去死。当饭局上的陌生人笑盈盈递来名片时,谁也不会想到抑郁症已成世界第四大疾病。
科技每天都在更新,各种数码设备每天陪伴着我们,填补了原本用来空虚、无聊、发呆的时间,甚至侵占了原本应该用来工作、交谈、睡觉的时间。网游里有最性感的虚拟女友,微博可以引来数万人关注,视频网站的电视剧不插广告,网上商城24小时不打烊……互联网上充满五光十色的声像,让人不睹不快,一个人说他离开电脑去睡了,经常是去躺在床上继续看手机。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雪莉·图克尔在《一起孤独》中写道,我们好像是一个陌生人处于一个陌生的世界。

“你感觉如何,感觉如何?/当你自成一体,无家可归。/像个局外人,又好像一块滚石。”鲍勃·迪伦过去在《像一块滚石》中唱的,多像今天双眼紧盯显示屏的我们。

然而众声喧嚣之中,我们却感觉越来越孤独了:每隔几分钟就要看一眼手机,不断刷新微博看好友在干些什么,邮件没有被立刻回复就感到沮丧不安……那些飘在风中的代码左右了我们的情绪,饭桌上,每个人都低头玩手机或平板电脑,话题也经常围绕着社交网站上正在发声的人和正在发生的事展开。

为什么我们感到越来越孤独?

因为我们依赖科技而不是彼此、羡慕别人而看轻自己,因为年老者无所依靠、独生子女孤独长大,因为有人背井离乡、情感无着,因为我们对社会缺乏信任、对城市缺乏认同,因为有人为声名所累、为创作与世隔绝,因为孩子患上孤独症,因为总有人选择独善其身。

尽管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好处跟困境都是前所未有的,人类的情感需求却从没变过,这十二种孤独证实了今天中国人的焦虑,他们正一路小跑地追求更新更好的生活方式,却在陌生的途中陷入喧嚣的孤独。

赫拉巴尔的小说《过于喧嚣的孤独》是一位孤独的废品收购站打包工的独白,他独自在肮脏的地下室工作了35年,用那些被丢弃的字纸将自己武装成心灵最丰盛的人。这个精心酝酿20年之久的故事,实际上是赫拉巴尔面对喧嚣的孤独时给出的解决方案——“在社会的垃圾堆之上而不掉进混乱与惊慌”。

“因为我有幸孤身独处,我从不孤独,我只是独自一人而已,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之中,因为我有点儿狂妄,是无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而无限和永恒也许就喜欢我这样的人。”

第一种孤独:依赖科技而不是彼此

“想你,请与我联系013701059553”。2000年12月,艺术家何岸在深圳街头设置了一个霓虹灯箱,吸引数百个陌生人打来电话。2011年10月,失恋的美国人杰夫·罗格斯戴尔也做了类似的事,他将电话号码贴遍纽约,竟接到6.5万通来电。来电五花八门,有推销的、寻一夜情的、谈想法的,也有孤独者闻到同类气味而来。

今天,虚拟身份比真实身份更具符号性和辨识性。现实生活中我不认识你,但报上网名,发现我早就关注了你。人际交往的第一步不是我加你微博就是你加我QQ,网上点餐,在线游戏,通信基本靠摇微信,连亲密接触都可通过视频完成,只要自己的感受是真的,没人在乎与自己连线的是不是一条狗。

对网络的依赖,也使我们成为精确的目标消费者。看了亚马逊根据购买纪录推荐的“你可能感兴趣”,真会产生一种被了解的感动。

第二种孤独:谁都过得比我好

Instagram这类拍照工具,就是为了把平淡无奇的生活美化成传奇,晒出来让围观的人感到羡慕。雪莉·图克尔将这种炫耀称为“演示焦虑”。

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此类“焦虑”,你所观看的每一个人都把暗面转到后头,只给你看精彩和美好。尤其是女性,展示与比较是她们最为看重的,包括可能令人羡慕的细节,也包括阅历和见识。花在观看别人幸福上的时间越多,你就越沮丧。

“人们为查看曾经好友、配偶、同事的信息支付了心理代价,他们不该再关注这些,这有害情绪健康。”雪莉·图克尔说。

第三种孤独:老无所依

87岁的撒切尔夫人如今年迈多病,儿子一个多月才来探望一次,女儿经常忙得几个月都来不了。英国保守党成员斯派塞在新书《斯派塞日记》中透露,撒切尔夫人也后悔过,如果时间能够倒流,她将为了家庭放弃从政。

在中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正逐渐失效,最经常的相处方式是:子女为生计奔波,老人则照顾孙辈发挥剩余价值。退休之后,大多数老人就失去了社会认同,也缩减了社交。今年春节,一位68岁的大连老太独自在家,寂寞到摁马桶玩,两个月冲走了98吨水。

第四种孤独:独生子女

过去,中国人生活在充满情感联系的关系中,要面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妻子、孩子等,大家庭中诸多热闹。而独生子女一代没有兄弟姐妹,亲戚也越来越少。每个孩子都处在“421”家庭结构的金字塔顶端,被整个家庭细心呵护。

小儿之间的推搡嬉闹总在第一分钟就被大人制止,谁也不许自家孩子吃亏,唯有减少物理接触。父母希望孩子有玩伴,但这玩伴也要是他们认可的,在合肥,甚至有网站组织“宝宝相亲”,由父母为孩子挑选玩伴。

过去中国人讲究的人情世故,今天很多都被从简从略了,唯独自我被越放越大。面对硕大无朋的自我,难免有深切的孤独感。

第五种孤独:离开故乡

2012年4月,郭台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说:“如果我们对员工有任何不合理的要求,就不会像现在‘要一个来三个……” 事实是,为生计,初入城市的农民工只能流血流汗。流水线上的工人,哪一个做的不是高强度低收入的工作。

过去在乡村野蛮生长,一入厂门,再也不得自由,甚至私生活受限,连基本的情感需求都无法满足。在男女比例失调的东莞,一些厂内“一夫多妻”是常事,女工怀孕后多被抛弃。可怜离开故乡时,她们中的许多人还只是孩子。

第六种孤独:因为爱情

2011年,台湾未婚女性为217万,男性为270万,平均婚龄持续推后,很多人找不到情感归宿,连林志玲也嗲嗲地说:“没有男生追志玲,只有时间追志玲。”

36个月爱情即退潮的危险始终存在,艰难相处磨损了激情,女人怪男人不守誓言,男人怪女人不似当初,有伴侣常比没伴侣更孤独。

法国连环枪击案嫌犯穆罕默德·梅拉赫的律师也拿情感理由当辩词:“梅拉赫在行凶前婚变受刺激,他作案时肯定感觉自己像‘一匹孤独的狼’。”

第七种孤独:我不相信

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有多少用来“互害”?你有地沟油,我有假蜂蜜,你卖毒牛奶,我卖的牛肉其实是染色猪肉。为了逐利毫不犹豫同流合污,东窗事发便说是行业潜规则。

食品不安全,学历是假的,慈善多做秀,名声不符实……一个人长大的过程变成逐渐对一切持怀疑态度的过程。

第八种孤独:水泥森林

高楼占领了城市,家升上半空,变成一个门牌号。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交流的触点,每个人都留心地锁好防盗门。

城市充满几何感,那些设计是为了制造奇观而来的,越来越多巴西利亚式的沉闷城市,体量无比巨大,没有神经末梢,“个人处于其中会感到迷失,就像一个人在月亮上那么孤独。”(马歇尔·伯曼语)

今天的城市管理者只希望车流通畅,夜间灯火辉煌,人们彼此保持安全距离。

第九种孤独:成为名人

唱《孤独患者》的陈奕迅真的感到很孤独。“两三年前我还敢去坐地铁,但现在不敢,好像看到人会觉得害怕,不知道怎么应对。”

关注有两种心态,一种是粉你,一种是骂你。既有女大学生执着@蔡康永325次求回复,也有网络水军骂得舒淇一夜之间删光微博。名声越大越需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不能服软,否则便会被长期积累的负面能量压垮。范冰冰放言,她的成功不是白来,“我能受得了多大的诋毁,就经得住多少赞美。”

第十种孤独:创作

里尔克写作时总是与世隔绝;里希特抱怨人人都喜欢他的艺术,因为这种喜欢大抵与对名利的追逐有关;马尔克斯则说:“一百万人决定去读一本全凭一人独坐陋室,用二十八个字母、两根指头敲出来的书,想想都觉得疯狂。”

创作的过程是无法与世人分享的,唯有熬过了那些被孤独照得通体透明的日子,才有可能得到正果。

获得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学奖后,建筑师王澍心情复杂:“我这么多年在探索过程中感到有些孤独。但如果很真诚地去思考、认真地工作,把理想坚持足够久的时间,那么最后一定会有某种结果的。”

第十一种孤独:孤独症与抑郁症

全世界有6700万孤独症患者,过去20年里,发达国家的孤独症病例呈现出爆发式上涨。在中国,2011年仅广州常住人口中就有约7万名孤独症患者,而且还在逐年增加。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斯科特·塞立克说:“遗传和环境因素各负一半责任。”孤独症不是因为被身边人冷淡,而是一种病。同样的,抑郁症也不仅仅是心情不好那么简单,被抑郁症折磨6年的歌手杨坤说自己“一方面特别渴望跟人交流,另一方面又特别渴望一个人”。

第十二种孤独:独善其身

“我体会到了真正的孤独,这种感觉淹没一切。”2012年3月27日,坐单人深潜器潜入11000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的美国导演卡梅隆说。

今天的中国人越来越少地忍受独自一人,而是随手去捡那些容易得到的乐趣。面对外界强加的排斥缺乏承受力,为了不孤独,宁愿不自由,包括接受他们并不享受的生活方式、朋友和社会观念。

君子必慎其独也。为追问生存的意义而进行孤独的努力仍是值得的,面对生命的真相,再长的寂寞都会获得补偿。

“我觉得孤独很快乐,比如12点你翻开一本新书,闻到墨香的感觉,这是他人无法给的。”崔永元说。